《被光抓走的人》拷问人性
原标题:《被光抓走的人》拷问人性
电影《被光抓走的人》剧照。
一道白光降临,地球上一部分人凭空消失,被带走的据说都是相爱的人,那么被留下的人又该如何面对?这个脑洞大开的故事,是昨天公映的电影《被光抓走的人》的开头。该片导演董润年说,自己这部长片处女作虽立足于爱情,其实是在拷问人性。
主题:人如何面对真实的自己
作为编剧,董润年在业内已颇有知名度:他曾与宁浩合作《心花路放》《疯狂的外星人》,与管虎合作《厨子戏子痞子》《老炮儿》,还凭借《老炮儿》拿下金鸡奖最佳编剧奖。不过,对于大学本科其实是导演专业的他而言,拍一部自己想要表达的电影,这一梦想从未放弃。
白光带走相爱的人,这个创意来源于几年前董润年的一个突发奇想。在听过身边朋友的感情经历、看过那么多社会新闻后,他希望借助这束光,把现实的外壳划开,让这道光照进去,照亮深邃复杂的人性。
经过不断筛选,董润年的剧本最终留下了最有代表性的四组人物,他们都是光照后被留下来的人,猜忌与怀疑开始在自我与爱人之间滋生:中学老师武文学和妻子张燕表面看来是模范夫妻,却想要探究到底是谁不爱谁;登记离婚前,老公突然消失,妻子李楠在城市里陆续找到了老公的“小三”、初恋对象、红颜知己,却还没发现爱人消失的真相;一对90后情侣不顾家人反对走到了一起,却因为没有“被光带走”而开始怀疑彼此之间是否存在真爱;小混混筷子发现发小儿消失后,多次与警察周旋……董润年介绍,这四组人里,有已婚的,有马上就要失婚的,还有正准备走进婚姻的年轻人,这是有关婚姻最主要的三种状态。至于白客饰演的筷子,代表的则是社会边缘人物。
“我其实最终想讨论的是,经过这些事情后,人们要如何面对真实的自己,面对自己的欲望、恐惧。片中人物有的最终与自己和解,也有的选择了自我毁灭。”董润年说,真实的自我都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,爱情作为最亲密的一种关系,容易让人展示出最真实的自我。在他看来,最好的爱情,就是让人在这段关系里放下所有伪装,做最真实的自己。
风格:希望观众得出自己的结论
嘈杂的麻将馆、葬礼上的丧鼓、跳着广场舞的夜生活、雾气弥漫的长江……《被光抓走的人》在湖北宜昌取景拍摄,捕捉到了这个城市最浓郁的生活气息。“宜昌既有现代化的都市场景,也有上世纪90年代的老校区,符合这部电影落地写实的风格。”董润年透露,一开始他还担心找不到武文学家的场景,因为他想要一种居住了三四十年的生活质感,这是做景很难做出来的。后来剧组找到了一栋拆迁楼,里头的居民都搬出去了,但房子还没拆,刚好满足拍摄需求。
不过,为了淡化具体的地域感,片中演员说的是更接近重庆成都等地的方言,观众相对更加熟悉,演员也更好掌握。台词提前用方言录下来,演员可以提早练习,现场也有方言老师指导。饰演张燕的谭卓一进组就将语言转换成方言模式,无论戏里戏外都努力说方言。
片中还出现了好几处打破“第四道墙”的采访桥段,几位主演混在素人中间,面对镜头,回答跟爱情有关的问题。“这部作品想要探讨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,这个话题大家都有不同的感受,于是我们干脆增加了一些采访内容,让观众更加明确电影的主题,以免他们老是惦记消失的人去哪儿了。电影的前提很‘飞’,但我们希望人物是真实的。采访既有一种间离效果,又能拉近观众跟人物的距离。”董润年介绍。
在写实基础上,《被光抓走的人》呈现出一种含蓄的风格,情节和人物都有多处留白。对此,董润年解释,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大量信息,他希望以这种风格留给观众一个思考的空间,让观众在观影中、观影后与自己对话。“很多话题都留给观众自己思考,没有答案,甚至没有价值取向上的偏向,希望观众能得出自己的结论,观照自己的生活。”
表演:表面内敛却暗流涌动
黄渤、王珞丹、谭卓、白客、黄璐、宋春丽、文淇、焦俊艳、黄觉……在《被光抓走的人》中,这群实力派演员集体奉献出了一场极具“生活流”的鲜活表演,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,没有大悲大喜的表情,有的只是内敛表演下暗流涌动的张力。
董润年坦言,编剧出身的自己其实不太擅长给演员讲戏,但这次他实在太幸运了,这群主演既敬业又能演,每位演员早在进组时,就已确定人物的发展和表演方式,“他们的内心形态、每句台词的动机,我们都跟演员仔细讨论过,不管戏多戏少,演员都做了充分准备。”
同类文章排行
- 森林覆盖面积达2.12亿公顷中国成为全球“变绿”主力军
- 麓山枫叶红
- 《第二次也很美》正在东方卫视热播
- 霍建华:这两年学会坦然面对自己、面对周围的人
- 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6.4万亿元
- 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新规完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
- 冬奥场馆“冰立方”封顶把冰上运动留在北京
- 网友给甘肃省委书记、省长留言获回复共计56条
- 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(评论员观察)
- 北京着力打造文旅融合样本
最新资讯文章
- 成都赋能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提升新服务
- 可穿戴设备迈向“云端”华米科技发力大健康产业
- 长虹:坚守“技术”主线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
- 盾构机也玩跨界融合中铁工服为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增值赋能
- 组图:人民网“一撇一捺看发展”主题采访走进成都
- 敢攀世界水电珠峰东方电气铸就民族工业的灿烂
- 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聚效应突出
- 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6.4万亿元
- 互联网产业仅靠“烧钱”难续命
- 跨境电商成外贸新引擎
- 春运火车票今日开售
- 5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
- 稳投资发力补短板重大项目落地提速
- 促消费政策多路并进巩固经济增长首要动力
- 融资环境持续收紧中小房企破产明显增多
- 中国扩大开放跑出“加速度”(2019,国际社会这样说②)
- 工业用工总量下降结构改善
- 最低工资稳中有涨护民生
- 今年95%左右贫困人口将脱贫(新数据新看点④)
- 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(评论员观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