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建华:这两年学会坦然面对自己、面对周围的人
原标题:霍建华 这两年学会坦然面对自己、面对周围的人
记者郭延冰摄
电影《大约在冬季》
电视剧《如懿传》
电视剧《花千骨》
两年后,再采访霍建华,感觉他变了。
变得更健谈,更开朗,也更松弛了。“我这两年确实有很大的变化,愿意打开自己去谈很多问题,可能这是一种成熟的返老还童,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多严重的事情了,也想让自己活得更自在、更舒服一点。”
舒服和自在,听起来好像很容易,但对永远被外界关注的霍建华来说却没那么简单。他说,他没有一颗想当偶像的心,不喜欢做偶像,也觉得自己撑不起这个词。
他至今没有开通社交媒体,只想靠作品说话,被问到流量时代为何要如此特立独行,他轻描淡写的一句:“我们不该随波逐流,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。”
“没有社交媒体照样有戏拍”
在每个艺人都要靠网络“营业”来拼流量的时代,霍建华却是特殊的存在,不仅自己不开设社交媒体,去年9月12日,他的华杰工作室官微也正式宣告关闭,并写下“从今以后,只想用最纯粹的方式和大家交流(就是用影视作品)”的个性宣言。
“因为本来就不需要,那个东西对于电视、电影没什么帮助,该有的作品,还是让观众纯粹地去看吧。”
自2002年出道至今,霍建华一直是网络绝缘体,网上流行什么他知道得不多,就连朋友圈和头像都不更新,他笑说自己被别人调侃是“从山里来的人”,“微博很流行的时候,几乎每个人都有,我说我没有。别人疯狂劝我‘你这样怎么行啊,你必须要有,要不你混不下去’。我那时就放言要做一个没有微博,但依旧有拍不完戏的演员。”
他话锋一转:“你看,到现在我也没有微博,但我还是有很多戏。我这个人就是这样,你不能说得太绝对。我虽然不是很自信,但骨子里还是很有韧性的。”
A 拍电影,紧张感从未消失
编剧饶雪漫在创作《大约在冬季》剧本时就想过要找霍建华出演男主角,“但考虑到他片酬比较贵就去问了别人,问完发现(别人)更贵,又回来找他(大笑)。”因为和霍建华从没合作过,饶雪漫也担心对方不答应,便请好友林心如吹了点“枕边风”:“是心如帮我把剧本转给建华的,确实他太久没有演戏了,刚好看了以后很喜欢,但又有一些紧张。”
对演戏,尤其是在电影上的发挥,霍建华一直有种紧张感,他曾说电视剧有很多集,可以慢慢弥补;但电影就那么一百多分钟,必须将所有的能量集中起来,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好。
而在这部新作中,霍建华的紧张感从未消失:“我电影拍得少,主要是性格原因,慢热,一开始我会站在理智那方,经常进不去角色,没办法一下子就把自己交给一部戏和那么多人。还好过程中他们给我很大的信任感,让我去相信这个故事。”
以前工作,霍建华最爱坐在角落里沉思,他不会把手机带到拍摄现场,也不会睡觉,怕精神涣散。但《大约在冬季》拍完后,每个人都知道霍建华这一次“越拍越开心”。
因为这部戏,霍建华和齐秦还成了哥儿们,“那是齐秦诶,伴随了很多人青春岁月的齐秦,从我上中学到步入社会,他的歌一直都在我的生命里,以前很难有交集。”他想了想,露出满脸幸福感:“有时拍电影就是这么妙,我从没想过若干年后,可以在齐秦的歌里演一个角色,成为参与者。”
B 没有了表演不知能干什么
在霍建华身上,你常常能发现一些老艺人的做派。敬业、专业,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工作,很大原因,是他认为演戏是这么多年来自己唯一,也非常希望坚持做下去的一件事,有时候他假想如果没有了表演是很令人恐惧的,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。
虽然演绎了大大小小数十个角色,但霍建华并不认为那其中有自己真正想要的:“我更想演一些生活化的东西,而不是刻意去扮什么高大上,传达什么正能量,我是现实派,并不是那种理想派或者天马行空型的。观众看到的应该是关于人性的东西,而不是特效和花里胡哨的噱头。能让人回归到最单纯的状态去欣赏电影,是我觉得做演员最有价值的地方。”
同类文章排行
- 森林覆盖面积达2.12亿公顷中国成为全球“变绿”主力军
- 麓山枫叶红
- 《第二次也很美》正在东方卫视热播
- 霍建华:这两年学会坦然面对自己、面对周围的人
- 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6.4万亿元
- 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新规完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
- 冬奥场馆“冰立方”封顶把冰上运动留在北京
- 网友给甘肃省委书记、省长留言获回复共计56条
- 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(评论员观察)
- 北京着力打造文旅融合样本
最新资讯文章
- 成都赋能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提升新服务
- 可穿戴设备迈向“云端”华米科技发力大健康产业
- 长虹:坚守“技术”主线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
- 盾构机也玩跨界融合中铁工服为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增值赋能
- 组图:人民网“一撇一捺看发展”主题采访走进成都
- 敢攀世界水电珠峰东方电气铸就民族工业的灿烂
- 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聚效应突出
- 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6.4万亿元
- 互联网产业仅靠“烧钱”难续命
- 跨境电商成外贸新引擎
- 春运火车票今日开售
- 5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
- 稳投资发力补短板重大项目落地提速
- 促消费政策多路并进巩固经济增长首要动力
- 融资环境持续收紧中小房企破产明显增多
- 中国扩大开放跑出“加速度”(2019,国际社会这样说②)
- 工业用工总量下降结构改善
- 最低工资稳中有涨护民生
- 今年95%左右贫困人口将脱贫(新数据新看点④)
- 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(评论员观察)